2023-07-27
国家统计局7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9303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5.5%的增速明显快于上年全年3%的经济增速,也快于疫情三年年均4.5%的增速,经济增长回升态势比较明显,预示着中国经济将由恢复性增长逐渐转向扩张性增长。
(相关资料图)
上半年,我国经济整体呈现回升向好态势
上半年,同比增长5.5%是含金量较高的增速,主要体现在:一是5.5%的经济增长是创新驱动、发展方式转变的增长。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2.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9%,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0.8%。同时,绿色转型成效明显,与经济增长协同作用增强。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5%、54.5%,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0.4%;二是5.5%的经济增长是高水平开放扩大、贸易结构优化的增长。上半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1%,其中附加值较高的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到65.5%;三是5.5%的经济增长是就业扩大、民生改善的增长。今年以来,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总体下降,6月份降至5.2%,接近疫情前同期水平。就业扩大带来居民收入增加,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8%,经济恢复向好带动居民消费意愿提升。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增长7.6%。
在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全球贸易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有明显提升。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0万亿元,达到22.8万亿元,同比增长8.2%,明显快于去年全年。随着扩大内需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效,内需潜力持续释放,尤其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明显增强。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7.2%,其中,上半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6.1%。
经济半年报:展现强大发展韧性与活力
纵观刚刚发布的中国经济半年报,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与活力充分彰显。主要体现在:一是新产业成长壮大。上半年,规模以上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锂离子电池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2.9%、29.7%;二是外贸运行强、活力足的特点明显。尽管面临外需收缩的风险,上半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0.1万亿元,同比增长2.1%,规模在历史同期首次突破20万亿元;三是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明显改善。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明显快于上年同期和上年全年,也是上半年经济增长中的一个突出亮点。
创新动能的持续增强,也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今年以来,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广泛应用,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新产业新产品增势良好。国产大飞机C919完成了商业首飞,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完成吊装,科技创新持续赋能高质量发展。智能产品的消费增长持续增加,带动了相关制造业增长,新能源汽车生产累计突破2000万辆,上半年智能消费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同时,围绕克服“卡脖子”工程,上半年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0.9%。
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我国经济增速明显快于主要发达经济体,从主要经济体已经发布的数据来看,今年一季度,美国、欧元区、日本GDP同比分别增长1.8%、1%、1.9%,尽管一些经济指标出现了波动,但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也再次证明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与活力。
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为全球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近期,主要国际组织上调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因为中国经济恢复向好,这彰显出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但也应该清醒认识到,在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和贸易增速放缓的背景下,经济的边际改善和稳定恢复态势仍未改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基础仍不稳固,应充分估计三季度、四季度经济增长可能继续面临的不确定性挑战,并认识到,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需加力。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中,既要辩证看待目前所遇到的问题,也要着手培育新的竞争力和战略合作点,做到长短结合。一是抓住新动能、抢占产业升级、数字经济发展三方面机遇;二是研究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一批政策措施,包括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做强做优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等四方面举措,不断丰富政策工具箱,确保关键时刻能拿得出、用得上、能见效;三是将短期的政策、中期的结构性政策以及中长期的体制性、机制性改革三大举措进行有机结合,包括短期财政货币政策的再定位,社会政策的再出台,战略性产业政策的持续实施,以及系列深化改革举措的出台落地;四是统筹好发展和安全,这是确保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的关键。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今年以来就业保持总体稳定,但青年失业率仍处在高位,6月份,16岁至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21.3%,加大了就业压力,当前要突出做好稳就业工作。
立足当前看长远,只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信心,我们完全有能力在一个较长的周期内,推动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行稳致远。
作者: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兼职教授 陈新光